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
以法治信仰筑鸿鹄之志,为扶危济困习万卷长书
9月25日下午,成都大学法学院2020级新生“院长第一课”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邓陕峡教授为本次课程主讲人。邓陕峡教授以“到法学院学什么”为题,给全体新生上了一堂精彩的“院长第一课”。校党委书记毛洪涛教授出席院长第一课。
邓陕峡教授从“法学院眼中的你”“你眼中的法学院”“四年后的你们”“现在的你们”四个部分向同学们展开讲述。首先,邓陕峡教授提出“何为大学生”的问题——“大”即“一人”,大学是同学们走向独立的开始,同学们要努力成长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回顾时代的变迁,邓陕峡教授提出,当下的信息社会是一个不创新就淘汰的时代,“能力导向”必将取代“学历导向”,同学们要特别注重提高自身的LQ(学习商)。学习商要求大家培养多专力、未来力、创新力、学习力、运用力、表达力、容挫力和强健力等八大学习能力,未来四年,同学们必须主动学习、主动成长。
随后,邓陕峡教授向新同学们阐释了未来社会需要的法治人才所应具备的优势——能够有效识别问题、有效分析和展开论证,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与他人有效沟通。她提到,所有外显的法律专业技能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与坚定的法治信仰在支撑,这也正是大学期间,应当在法学院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你眼中的法学院”部分,邓陕峡教授向新生们详细介绍了法学院的发展历程、学院专业建设的成效、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与学术研究成果、多元协同育人基地和各类团学组织、品牌活动等内容,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学院的历史和未来发展。
在“四年后的你们”部分,邓陕峡教授通过解读法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导新生从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了解未来社会的职业前景、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三方面入手,尽早做好人生规划。
在“现在的我们”部分,邓陕峡教授讲到,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根据教育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学校也在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回应新时代、新理念和新技术的要求,实现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的三个转变。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当下,同学们更要做好两件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通过阅读、思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经典著作,学会读书的方法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深入实践,了解民情、社情和国情,了解作为中国未来建设者的使命,在实践中坚定理想和信念,在实践中体悟和成长。
最后,邓陕峡教授对“到法学院来学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应当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深入的思考、丰富的实践,培养自己的分析、论证、沟通和执行能力,最终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有格局的人。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授课中,邓陕峡教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2020级新生们对法学院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大学的奋斗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