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院概况 >>更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 正文

社会工作(本科)

[成都大学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9日
  查看:
  来源:

一、专业综合信息

社会工作专业是在成都市推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大背景下设立的本科专业,自2019年开始招生。社会工作专业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扎根区域社会治理,立足我校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办学定位,根据区域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需求,确定了社区社会工作、健康社会工作和司法社会工作三个发展方向,在培养基层社会治理所需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方面特色鲜明。学院秉承 以校城深度融合促多维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思路,致力于深度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发挥城市大学多方位多环节服务城市的功能,参与成都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利他主义、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理念,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应用技能、较强的数字能力和国际视野,熟悉社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社工等领域从事社会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师资条件

社工专业专任教师9人,博士8人,占比88.89%,教授2人,副教授4人,双师型教师1人,占比11.11%。教授/副教授本科授课率达100%

三、人才培养质量

(一)就业情况2023-2024届)

平均就业率为94.23%,其中,成都地区就业率56.75%

(二)考研情况

年均考研录取率19.65%,其中9%进入墨尔本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等名校。

(三)学科竞赛

获第九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金拇指奖”;获四川省大学生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一等奖;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金奖;获四川省首届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意识,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拥有以人为本、利他主义、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熟悉社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高理论素养、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品位;具有家国情怀、公益意识、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1.2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具有独立观察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具有处理、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1.3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2.学科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跨学科知识储备,能够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掌握社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1 具备扎实的中文,良好的外文,较好的文献和信息检索知识。

2.2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

2.3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发展与主要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3.应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复杂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或方案,并对对策和方案可能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3.1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2具备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市场研究与咨询、社会咨询与规划、政策研究与评估、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3.3能够在实习实践中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开展项目设计、提供专业服务等。

4.创新能力: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能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组织开展调查和研究,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

4.1能熟练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4.2对社会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社会工作的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并能体现在课程作业、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中。

4.3 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组织提供社会服务。

5.信息能力: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信息软件、技术和工具获取、分析相关信息。

5.1 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的编辑、表格的处理等。

5.2 能够通过网络检索社会科学类文献、统计报告、数据库等。

5.3 能够运用社会统计软件对定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6.沟通表达: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文字,逻辑清晰地

进行表达,能够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6.1能够按照要求撰写课程作业、实验报告、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6.2能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与服务对象、指导老师等进行有效交流。

6.3能够在就业应聘、接待参访、实习实践中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7.团队合作:注重团队协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与团队成员和谐相

处,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7.1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平等、开放心态与他人达成一致,有团队合作的默契。

7.2能够在学习实践工作中得到团队成员的支持和认可。

7.3保持足够的谦虚,关注他人的强项,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点。

7.4能够与他人资源共享,实现团队内部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

8.国际视野: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了解国际动态,将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发展,具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

8.1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阅读、理解社会工作专业外文文献。

8.2熟悉国际社工基本原则、理论和知识。

8.3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具有一定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

9.学习发展: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主动提升自己,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9.1具备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的能力,能够按照自我规划进行自我管理。

9.2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并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9.3能够结合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admin